■常德日報記者 聶曉軍
“您救的不只是孩子,更是我們整個家……”近日,被救落水青年的家屬緊緊握住武陵區(qū)南坪街道東風社區(qū)居民吳棟的手,并送上了一面“見義勇為 當代雷鋒”的錦旗,以此感謝吳棟危急時刻跳水救人的勇敢與擔當。
4月8日,記者采訪了救人者吳棟。據(jù)他回憶,3月22日15時左右,市城區(qū)費家湖公園內(nèi),一名青年不慎跌入新河水系,在水中拼命掙扎,大聲呼救。彼時,吳棟正在執(zhí)行河道保潔任務。發(fā)現(xiàn)險情后,他沒有猶豫,毅然跳入河水中。
在冰冷的水流里,吳棟奮力朝著青年游去。成功抱住落水青年后,吳棟艱難地向岸邊游。盡管此時體力已嚴重透支,還一度嗆水,但吳棟始終沒有放棄。最終,在周圍群眾的協(xié)助下,吳棟成功將落水青年救上岸并送醫(yī)。
“我的救援技能給了我底氣?!苯衲?8歲的吳棟坦言,他是湖南常德鑫龍實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責任公司的普通員工,還是一名退役軍人。1995年,吳棟在母親嚴珠云的建議下光榮參軍。在部隊里,游泳等戰(zhàn)術訓練是日常,為他打下堅實救援基礎,讓他具備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底氣。
“下水救人的行為,與母親對我的影響密不可分。”吳棟說,母親嚴珠云是一名人民教師。在母親的從教生涯中,遇到家庭困難的學生,她總是心懷悲憫。她會仔細挑選生活物資或學習用品,送到學生手中,并輕聲叮囑其安心學習。在家中,她也常常教導吳棟要樂于助人。母親的一言一行都化作善良的種子,深深扎根在吳棟心底,使得他在面對落水青年時,本能地伸出援手。
好家風的影響同樣體現(xiàn)在吳棟的日常行為中。在常德汽車總站工作時,他身著整齊制服,專注履行稽查職責。當看到坐輪椅的殘疾人在售票廳門口張望時,他立刻快步上前,俯下身子,輕聲詢問對方的需求;看到老人提著大包小包,腳步踉蹌趕車時,他也會趕忙上前接過行李,攙扶老人慢慢前行,貼心告知乘車注意事項。
因公司經(jīng)營策略調(diào)整,不久前,吳棟轉崗至費家湖公園負責水面清潔工作。告別熟悉的工作崗位,他毫無怨言,迅速投身新職責。轉崗時立下的“軍令狀”激勵他給自己定下目標:3個月吃透河道管理知識,成長為行家;1年內(nèi)讓費家湖公園水域環(huán)境蛻變,打造行業(yè)標桿。這份對工作的熱忱,恰似勇救落水青年的果敢、幫扶旅客的耐心。
晨曦初照,費家湖公園湖面波光粼粼。吳棟身著防水服,乘坐清潔船駛向水域中央。他雙手緊握長柄撈網(wǎng),將肆意生長的水葫蘆等雜草打撈上船,動作一氣呵成;遇到岸邊難以觸及的垃圾,他小心操控船只靠岸,俯身伸手,努力清理。湖面上,吳棟的身影在波光中穿梭。